不断加大制度创新 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蔓延
——绥德县2015年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亮点扫描
今年以来,绥德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着力做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九项工作,不断加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创新,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蔓延。截至8月底,全县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10件次,党政纪处分13人,切实维护了基层稳定。
一、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年初及时制定“两个责任”清单以及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各级党委(党组)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拉清单、建机制,初步形成落实主体责任上下贯通、逐级负责的良好局面。其中,义合镇党委书记刘振亚作为第一责任人在年初的纪检工作会上,作了题为《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为义合跨越发展提供保障》的主题发言,同各站所、各村(委)居(委会)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并且率先做出“不出入会所”、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等承诺,为镇村两级干部筑牢了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二、全面强化干部管理。一是加强干部学习。崔家湾镇探索建立四互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即副科级领导结合时政热点和工作实际轮流讲课、主持会议和有关活动,一般干部轮流汇报各自分管工作和片上工作,做到互学;开展干部谈心活动,做到互知;倡议干部有事一起干,做到互帮;开展批评,做到互谅。崔家湾镇党委书记、镇长分别带头给党员干部讲“三严三实”党课2次,党委成员带头到党建联系点讲党课2次,党委班子集中学习20次。义合镇推行在学习例会上,由党委班子成员每月讲一次廉政课,让干部学习最新的廉政内容,做到经常抓教育。薛家河镇研究制定了“机关干部政治生态365工程”日记手册。全册按照一年365天编写,要求在365天里领导干部不断学习,每天都能学到一句“廉政警句”,与此同时写出“自我廉政录”。为了使学习不厌、不烦,提高学习乐趣,制订了按照“学习廉政故事,进行廉政思考;学习腐败案例,进行案例反思;阅读领导讲话,进行内容思考;针对基层常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办法”这四个不重复模式为内容的、并每日都附有学习笔记的循环学习方法。今年6月1日印发给领导干部后,已在全乡镇形成爱学习、勤思考、善专研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服务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二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全县16各乡镇都在换届结束后对村三委干部进行了综合培训。近三年来,崔家湾镇累计培训镇村干部达到3000多人次,党员干部学习笔记平均每人1万字。4月20日,薛家峁镇邀请县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主任慕炬斌为全体干部进行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专题培训。三是修订干部管理制度。崔家湾镇新修订规章制度7项,并严格执行。同时推行“四牌”监督党员干部工作法,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密切联系群众。实行“三个三”制度。崔家湾镇率先推出了驻村联系制度“三个三”,要求包村干部做到“三统一”、“三要求”、“三促进”。“三统一”一是统一联系时间,每周二下午为驻村联系日;二是统一联系地点,各村人口密集处;三是统一联系人,村民联系包村干部。“三要求”一是要求驻村任务明,即宣讲政策、掌握村情、低保摸底、排除隐患、帮扶困难、解决问题等;二是要求联系群众方式清,即接访、约访、走访、慰问、座谈等;三是要求关键环节准,即驻村联系之后及时形成公告、驻村日志、联系台账等三个环节。“三促进”一是各村“两委”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两委”会,研究贯彻落实方针政策和解决当前实际问题,促进村级组织议事规则常态化;二是镇纪委督导组每三周督导一次,对驻村工作联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三是每月召开一次党委会,对驻村工作不够重视、措施不力、工作滞后的干部和村委进行点名通报,促进这项制度不走过场,深入落实。同时建立12名领导干部各联系1个好村、1个弱村制度。实行“四个五”工程。满堂川镇去年将原来的48个行政村整合为16个,村两委干部从144人精简到96人,行政村整合后,如何缩短合并后村干部之间的磨合期和融合期,成了并村之后的首要工作任务。为此,满堂川采取“四个五”措施,力促村干部之间、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一是实施“五要”工程。即:村里的事情村民要知道、村里的事情村民要参与、村里的事情村民要做主、村里的事情村民要监督、村里的事情村民要满意。二是推行“五联”制度。即: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户贫困户、一户致富典型户、一户普通党员户、一户信访户(或困难党员户)、一户村民代表户。三是开展“五访”活动。即:党员患重大疾病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访、党员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有意见建议时必访、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时必访。四是落实“五有”职责。即:有人坐班、有岗位职责、有服务措施、有工作台帐、有热线电话。
四、全面提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县15个镇已全部建成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日常业务工作实现全入驻,便民服务各种制度完善并上墙。义合镇在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计生、村财镇管、合疗养老、民政、办公室等5个业务窗口,实行AB岗,严格执行行政班制度,周末若逢集市,业务干部也正常上班,镇纪委不定期组织抽查,督促干部勤政守职。崔家湾镇积极规划扩建镇便民服务大厅,与县政务中心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全县正逐渐形成具有绥德特色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
五、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质量。薛家河镇提出“五个函”工作法,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五个函”工作法就是坚持按“五个函”的工作程序,认真开展工作。当镇村有事,需要交接办理的给相关责任干部“交办函”,交代问题请其查办;当所交办事宜进展迟缓时,要对其下发“督办函”,要求责任干部限时督办,到时完成向主要领导汇报;对于限时未完成所交办事宜或者无所作为的,对其下发“整改函”,要求其对所交办问题惊醒梳理说明,对其工作态度进行深刻反省,并且即时完成所交办问题;对于三令五申无动于衷的干部,党委政府将进行集体通报,并对其下发“责令告诫函”;告诫通报仍无反省改正的,镇政府江整理其交办时间内所犯事由用“呈报函”呈报相关单位请另行任用。五种函按其顺序分别用蓝、绿、黄、粉、红色纸张打印,以示工作的进展情况。“五个函”工作法实施以来,就薛家河镇养殖园区建立、文化展馆建设、雷家茆村电力抢修、雷家茆村低保问题等事关乡镇发展的重要问题发出四号交办函,均已认真开展,有力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水平。
六、创新干部监督方式。一是变单一的纪委监督为多元、多层面监督,增强干部约束力。义合镇成立了一支由群众代表、站所代表、村干部代表、镇属县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组成的党风廉政义务监督员队伍,监督党委政府及全体干部、七站八所工作人员、村干部的作风建设,召开月例会,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12条。全县9个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共监督事项680项,否决不合理开支0.5万元,化解矛盾纠纷18件。二是加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力度。全县15个镇的村务公开报已实现全覆盖,发行《村务公开报》16期,知晓率达95%。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工作已完成612个行政村,涉及村干部947名,审计资金3960万元,纠正不合理开支57.06万元。义合镇每季度发行一期党务政务信息报,将本季度镇政府的党务政务财务以及所开展的工作公开,信息报向各村居下发,使监督范围更广泛。三是公开干部职责、去向,由干部对群众做出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全县15各镇都已经在全镇干部的办公室门口悬挂“去向告知牌”。崔家湾镇推出“四牌”便民通道,让群众更好的监督干部,形成良好的干群服务监督运行机制。四是深化述职述廉。全县15个镇已全部召开述廉评议大会,525名基层“两委”干部向镇政府或向本村包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了述廉。其中崔家湾镇于5月12日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2015年1至4月份工作述职及民意测评大会。由镇党委书记孙虎生带头述职,各分管领导就自己分管的具体工作相继作了述职,最后全体干部对所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从“为人、处事、能力、创新、态度、廉洁”等六方面作了测评。此次测评不及格的,由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责令限期整改,整改结果向群众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