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

发布时间:17-02-04 14:27:22 作者:柳佳琦 来源: 绥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分享:
    我的老家在陕西省绥德县义合镇,位于绥德县城东30公里,是绥德县第一大镇,素有“雕阴首镇”之美称。虽然从小在县城长大,但是我几乎每年都是在老家过年,今年也不例外。单位放假后我就和家人回到了这里,对这里的情怀始终是无法抹去的。
    今天,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报送回乡见闻材料的通知》和市纪委相关文件要求,来说说今年春节回乡所见所闻。回想起绥德县农村十余年来的发展变化,不禁感慨不已,忍不住立即提笔疾书,以表兴奋之情。
    一、 绥德县农村2000年至今十余年来的变化
    1.道路通行状况。自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进村道路和村里街道由土路建成了水泥路面。村路入口,标语醒目,彩旗飘飘。村内道路,灯光明亮,清洁卫生,树牌立字,井井有条,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标语贴近生产生活,时常更新。呈现了“路通、宽敞了,街绿、漂亮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2.生产生活状况。近年来,国家和省上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实行扶贫开发扶持、行业补贴,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致富有了依托、有了目标,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在政府引导下的“勤劳能致富、致富有政府,生活有保障、种啥都给补”的美好生活。
    3.文化设施建设。近几年,我们村新修建了村部、村图书馆,整修了村篮球场、健身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农民感觉村里好多方面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
    4.基本保障建设。实行新农合,推行大病报销制度;建立大学生入学补贴办法;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抵抗因病、因残、因上学而导致家庭贫困的能力,为创造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农民现在是“上学有能力、看病有条件、吃穿有保障、养老有依靠”。
    二、 当地农村后续发展面临的一些情况
    1.农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要求越来越强烈。近年来,随着农村民主选举、村务公开的深入开展,农民思想活跃,献言献策、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随着普法教育的不断深入、电脑网络的普及,加上新闻媒体的引导,也使农民的思想认识与时俱进,对公平正义、民主公开的认识和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新的任务形势下,对农村的干部队伍,在任务要求和能力建设上,也面临越来越大的考验。
    2.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的不断投入,农民基本生活有了制度保障,脱贫致富有了政策扶持,提高收入有了广阔市场。但是,由于农村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农民脱贫致富能力的局限性,也导致农民在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以后,畏难而避难、自足而满足的保守思想意识开始抬头。县委书记李永奇在2016年全县脱贫攻坚推进会上也作了重要指示,直面问题,对症下药,以你追我赶的态势,看、学、比、赶,不断推进工作。这是对我们甄选不同村情户情,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一起都能发家致富,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对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提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国农村各项事业正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进入2017年,我们必将继续见证农村的飞速发展!
官方微信公众号:qfsd2355065
官方腾讯微博:清风绥德sxsdjjw